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星星画会 & 八五运动

《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
策展人:朱朱 Curator: Zhu Zhu

参展艺术家(按音序排名):艾未未 Ai Weiwei 包泡 Bao Pao 薄云 Bo Yun 陈延生 Chen Yansheng 何宝森 He Baosen 黄锐 Huang Rui 李爽 Li Shuang 马德升 Ma Desheng 毛栗子 Mao Lizi 曲磊磊 Qu Leilei 邵飞 Shao Fei 宋红 Song Hong 王克平 Wang Keping 尹光中 Yin Guangzhong 严力 Yan Li 杨益平 Yang Yiping 赵刚 Zhao Gang
主办单位:南京艺事后素现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北京今日美术馆
展览日期:2007年11月18日-11月28日
展览时间:每日10:00-17:00
开幕时间:2007年11月20日下午三点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
策展人:费大为

参展艺术家(按音序排名):陈箴,触觉小组,丁乙,耿建翌,顾德新,谷文达,黄永砯,李山,刘正刚,吕胜中,毛旭辉,潘德海,沈远,舒群,宋海东,孙良,王广义,王毅,王友身,魏光庆,吴山专,夏小万,厦门达达,肖鲁,新刻度小组,徐冰,杨诘苍,余友涵,张培力,张晓刚
展览日期:2007年11月5日-2008年2月17日
展览时间:每日10:00-17:00
开幕时间:2007年11月1日12:00
展览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星星画会 & 八五运动
——再次肤浅认识

`85新潮,只是听说过,星星画会更是第一次听说,但一个喜欢艺术的青年爱好者,像我这一代,接触过,听说过之后就再也不会忘记,两者传递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尊严,前者的远见、大胆与启蒙,后者的坚持、妄想与独立。

有些事情不一定要经历,只要一听说便可以潸然,我不知道这是心有戚戚,还是惯于怀旧的伤感,见不得委屈、坚持后的陈述与展示,但回顾展就是这样一种旅行,泪由不得自己,因为心已付给了你。我的信息渠道比较闭塞,《南方周末》是我很重要的一条吸收知识、信息、观念、思维、历史、地理的途径,一看到这份报纸,我便想起那两句响当当的话:深入成就深度(对媒介、记者同仁和自己说,也对每一位有良知的人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在中国,你会悲喜交加,经济就像是一个泡沫,很“美”,文化与远去的故事倒更像那泡影,只有美丽的影子,真诚的部分只在泡沫以后)。《南》里文章标题很诱人,表述很到位,行文很慷慨,结论很淡然,目标只在正前方……

试看2007年11月22日的“文化版”:
(图文源自《南方周末》电子版2007年11月22日,甚为感谢!~)

不算前言的“前言”(受访/陈丹青  采访/张英)
引言:星星这帮老土匪,八五这伙白眼狼。(陈丹青语)
标题:“现状”不算“美术史”

语录摘要:
1、星星画会发生在“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前夜,信息环境完全封闭,众人的聚合是自发的、可贵的盲动状态;八五运动则与改革开放同步,参与者萌生了世界意识,有纲领、有目标。(陈丹青语)
2、星星成员从不属于所谓“美术界”,八五成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体制内的激进派。(陈丹青语)
3、星星画会率先撞开了1949年到1979年文艺专制的缺口,从此再也无法愈合。(陈丹青语)
4、星星成员给日后所有不安分的艺术青年壮了胆。(陈丹青语)
5、所有八五使徒怀抱着贫穷的妄想,肠胃里是1980年代的粗陋饭菜,无限渴望他们当时并不了解的“世界”,每件作品的物质感和混杂的观念,渗透着可敬的营养不良,那是我这一代熟悉的匮乏与不甘。(陈丹青评尤伦斯中心展览《八五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展》)

第一部(记者/杨瑞春)
总标题:1979“星星”点火

副标题:重返中国当代艺术的“原点”

语录摘要:
1、按尤伦斯中心展览《八五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展》的说法,“星星美术”运动就被忽略不计,最多只能归入“前传”。
2、每个人都想把历史改了,改到自己名下,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人把历史更替换掉。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弑父”情结。(黄锐语)
3、《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今日展览馆开幕与尤伦斯的“第一次艺术冲动”形成有趣的对照。

小标题一:从对抗体制到进入体制
4、星星画会,之所以叫“星星”,是强调星星作为独立发光体而存在,相对于“文革”只有一个发光体—作为太阳的毛泽东。
5、1979年7月,第一次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禁展后艺术家们游行,北岛担任总指挥,而在“星星”的23位成员中,只有八位参加了进来。马德升拄着双拐走在前面,大家喊出“艺术自由”的口号。
6、1980年夏,星星画会成立并最终向美协正式注册。8月20日,第二届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三楼开幕。
7、星星的形式是对一切“主流”执拗地保持对立的形式。这就是星星的精神——有尊严的行动。

小标题二:“杂货铺”时代的当代艺术
8、“星星”成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严力的画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但他那时根本不知道超现实主义为何物,朱朱称之为“现代主义的自我发明”,马德升当年也没听说过康定斯基。
9、艾未未笃信艺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因此并不存在纯艺术表达问题,对艺术表达的争取就是核心问题。
“反叛的孩子成为受宠的孩子”之后
10、“星星时期”属于一个漫长的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而青春期让一个相对成熟的人去回想永远是并不喜欢的。解决当下的问题永远比回顾过去要重要很多。
11、重做星星,就是重回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12、星星之火,八五燎原。

第二部分(记者/万静)
总标题:1989年“八五”燎原

副标题:回望“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

语录摘要:
小标题一:2007:回望“85”有必要
1、“我认为中国艺术家除了没有钱,没有大工作室,什么都有,而且什么都是最好的。”(顾德新语)
2、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作品所包含的气场之大,心境之纯至今仍然可以震撼我们。

小标题二:1989:孵蛋、枪击、避孕套
3、最先走入展厅的是中国美术馆长刘开渠,而艺术家吴山专也同时在美术馆里卖起了对虾。他以这种方式来颠覆美术馆的官方形象,认为它同样是“大生意”的场所。对虾9.5元一斤,比市场上便宜很多,据说他的第一位顾客就是刘开渠,一下子买了30元钱。
4、更多行为艺术不请自来。李山开始在画有许多里根头像的盆里洗脚;王德仁则从一楼到三楼在几乎所有的作品前撒下避孕套;两位艺术家身裹白布缓缓走入展厅,结果被便衣警察赶走;张念上到二楼展厅,坐在地上,头戴小帽,身披白纸,上面写着“孵蛋期间,拒绝理念,以免影响下一代”,身边散放着18个鸡蛋。
5、1989年2月第11期的《中国美术报》上,栗宪庭将肖鲁的开枪誉为“新潮美术的谢幕礼”,“两声枪响把新潮美术的‘临界点’又往前推了一步。‘临界点’即前卫艺术家所寻找的强加给社会的新观念和新样式的范围极限。这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精神,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现象。”
6、他们有一种特别强的历史感、政治感、使命感。但我就是一些个人情感困扰我,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的世界。(肖鲁语)
7、他也许就是没把你当回事,也许这样这件事才会发生。也许他把我当回事,汇报过高名潞,肯定最后枪就打不成了。偶然性是很多的。这是策划不出来的。(肖鲁语)

小标题三:1986-1988:已经被警察抓过一次
8、放心我对付世俗的能力。(王广义语)
9、我们是文化领域的妄想狂,一般人不太能够理解。这是现在自我解构。当时我们是说自己是超人,老百姓是羊群。(舒群语)
10、我有时也问我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可能我性格就是一定要把事办成,不办成就感觉没交代。(高名潞语)
11、1988年10月初,中国美术馆终于同意举办现代艺术展。10月8日,在东四八条《美术》杂志的编辑部,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筹委会成立。高名潞是负责人,栗宪庭负责展厅设计,范迪安负责宣传及文件,周彦负责学术,费大为负责对外联络宣传,孔长安负责艺术作品的销售,唐庆年负责经费安排,王明贤负责其他日常事务类。侯翰如后来也加入。

小标题四:2007:拉开距离看85
12、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政治上走向开放,而商业化压力尚未到来的空白时期。这一时期为孕育理想主义热情、激发各种乌托邦幻想设置了最理想的温床。(费大为语)
13、85新潮是一次非常有力度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它也是一场有价值的艺术运动。85新潮给今天留下来的财富,是对表达自由的执着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不懈探索。(皮道坚语)
14、历史确实没法复制。

附录:备忘
对《中国现代艺术展》主办单位不遵守展示协议,出现开枪射击造成停展事件的罚款通知

今年2月5日上午,《中国现代艺术展》在本馆开幕。由于违反展出协议和美术馆明确规定,相继出现在广场上满地铺有展标的黑布,在男、女公用厕所挂上用红彩绸装饰的镜框内写着“今天下午停水”的奖状,于馆内出现了三个身缠白布的人,一楼东厅有卖鱼、虾的,洗脚的,扔避孕套的,扔硬币的;二楼展厅有人坐地孵蛋。我馆当时向在场的主办单位负责人提出要求解决这些违反展出协议的问题,主办方却未能完全制止,不得已由美术馆将厕所内“奖状”拿掉。约11时,在一楼东厅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参展作者开枪射击问题。致使公安部门采取封闭现场,停止售票的紧急措施。

上述事件的发生,《中国现代艺术展》主办单位负有主要责任,违反了办展协议,影响了其他展览正常展出,并给我馆声誉造成极大损害。为此,我馆决定罚款2000元,并在今后二年内我馆不为《中国现代艺术展》七个主办单位安排任何展出活动。

送《中国现代艺术展》主办单位:《美术》杂志、《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美术报》、《读书》杂志、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中国市容报》

抄报:文化部艺术局、中国美协

**

中国美术馆 1989年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