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选读

廓然无圣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选读

今日最大的快慰无疑是读到的这本《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两年前听说过这本书,三年前听说这个人,由李敖知道胡因梦的名,因《生》了解到一点点胡因梦的心路历程。有点商榷的就是“不可思议”这四个字到底表明什么?是说胡因梦本人仍旧心存执迷呢,还是心存敬畏。我想46岁的胡因梦自然无法用这17万字把“生命”能写得明白,那么我想,她的真正目的,应该还是投石以路,抛砖引玉。

看书我比较喜欢先看书名,然后看封面和封底,然后是版权页,然后是作者简介和全书概要,然后是序言,然后是后记,然后是目录,然后由目录而挑选章节,(这已成为我的阅读习惯,当然类似于全文皆为精华的书目如《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著)者则可以拿来自由阅读,并最好能读出声音)这样在细读全文的时候便不至于盲目而找不准全书的要义,细读是为了了解某一个单项,比如用词技巧,比如语气态势,比如为文心态,比如心声真假等等。

我觉得

胡因梦是一个着力内心坦然、极力内心真相的女巫,(无论其言行的有限与见解的局限)其平生之志即在体验,而其方法则是反观,其思维有着动机学的本能与功底,胡因梦从内心照见体验,又从体验印证内心,其深度的剖析、其否定之否定的启示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其现在处在爱与超然的境地,那么之前的胡因梦是带着恐惧、忧郁、疑惑、无助、飘浮、虚幻、无着的情感,我尽量理解其现在灵魂的依附与坚定,她说她在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的观念中找到突破,她说她在爱的旅途上找到了归宿。

有一个孜孜以求,有感有悟的胡因梦。(隐隐觉得其巫的成份不少)

我首先挑了《爱的炼狱》一章,有听李敖说过“美丽使人忧愁”的胡因梦,有从《李敖和他的情人们》之类旁敲侧击中了解过胡因梦,但从其自己口中(文字中)了解胡因梦,尤其是炼狱的部分,这还是目前最直接也最投入的一次。

李敖算不得胡因梦第一位情人,却应该是(笔者想当然的)第一位炼狱的爱人,胡因梦称在其两性经验中真正影响其成长,促成其转化的最“感恩”的一位便是《快意恩仇录》的李伯爵,但胡因梦与李敖的分分合合又上演了太多的精彩与荒诞。

这一章是我反照自己更多的部分,胡因梦对李敖最柔软最尖锐最深刻部分的“点化”,像是句句有说到我,我有些惊醒于我对迷梦的辩解,以及“众人皆错我独对”的魍魉,我不知是该感谢其无意的一鞭,还是继续我的执迷,目前我正无解……

可以说,胡与李两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光行为方式大相径庭,各自所持观念更是千差万别,李敖认为“恨有时反倒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但现实中的他又极为古典仁爱宽厚,胡因梦则认为“恨是自己强加给自己,并能毁灭自己”,所以其执着于爱的大义。看似两人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且两人本身又都各自存在着相对矛盾的部分,但两者同归于体验,或直接,或间接,或出世,或入世,或情感,或理智,胡因梦与李敖树立了两个典型,为我开启无限的智慧。(隐隐觉得李敖的有为与入世更有说服力)

全书最后一章《死亡与童女之舞》同样引起我强烈的兴趣,胡因梦其实是摆出了一个命题,一个人生的命题:童女的诞生意味着母体的死亡。最后,深受克氏影响的胡因梦以“自我的死亡”来作为对生的最深最美体验。什么是“自我的死亡”?什么又是“死而不亡”?什么又是“新生”依然是我不解的部分。

有限的体验令我对生死没有更深的体会,但偶尔也会有过心死身亡的休克体验,远远达不到老子讲求的虚极静笃,但也能约略体味到一点点宿命、轮回、赤子、无为,远远没有醍醐灌顶的开悟,但也能估摸体尝到一点点气场、业力、舒畅。

胡因梦身心灵的探究给了我一个范本,其修行其感悟自然随其而在,立足于我,我只有真实的开始自我(小我)的身心灵体验,用小我的体验来觉悟到大我的真谛,并最终回归的无我的境地,这路好生广阔。

用心用力,动脑动手于嫉妒、欣赏、大爱、离恨、至情、烂性杂陈的宇宙,好美!

后记里几则“答自己问”想必只是胡因梦内心“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一小部分解答,而我想致力于无穷尽的生、死、性、命、爱的体验才是胡因梦开篇台湾版序里所提到的“廓然无圣”的真精神。

附1:《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一书版权
胡因梦 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2006年8月大陆版
28.00RMB

附2:《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一书宣传语
她是十项全能的卫理女中高才生,却最终从大学退学…
她是李敖“千分之一千”的爱人,却最终对簿公堂,劳燕分飞…
她的美貌与智慧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却最终成为一个单亲妈妈…
她的执著与真诚开启了五十三参的寻道之旅,却最终不属于任何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