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昆剧电影《公孙子都》


演出剧目:昆剧电影《公孙子都》
演出剧种:昆剧/电影
演出团队:浙江昆剧团
全剧导演:森岛
主要演员:林为林、徐延芬、程伟兵、朱玉峰、胡立楠
演出地点:杭州剧院
演出时间:2008年11月15日19:15-21:00
推荐指数:*****
注1:电影海报如果能换成子都跳拜帅台后弥留着眼泪的那一张剧照会更具感染力。
注2:公孙子都的英文名:TEN ZIDOU,有些不解。

累并快乐着的周末

今日行程
上午8:30-12:30,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时尚购物展
下午14:30-17:00,恒庐美术馆,沈松勤《传统文化中的士与道》
晚上19:15-21:00,杭州剧院,昆剧电影《公孙子都》

杭州的周末从来都不轻松,琳琅的画廊、讲堂、展厅,条件反射般受引诱,于是想松驰的心遇上不停的腿,这周末一点不例外。

今天的重点无疑是《公孙子都》电影版,杭州的首映,原计划约了女孩,最终还是把这份美变作了独享,但依然很满足,挂上电话,一个人静静躲在一个不干起眼的角落,默默接受昆曲给我的洗礼。

与昆曲的缘份是因为青春版《牡丹亭》,尽管未能进剧场完完整整彻彻底底领略这份雅致,但还是在接下来九小时的碟片咏叹着反复着俞玖林与沈丰英的声音,挥不去的指引,把我带到省图书馆,汤显祖《牡丹亭》全剧本面前,带到白先勇《牡丹亭》始末文字《牡丹还魂》面前,一个人开始了这趟不入门的昆剧之旅,今晚的《公孙子都》是我接触的第二个昆剧,遗憾的是虽已坐到了剧场,却又是个电影版,但我依然做好的心理准备。

子都这个人

子都,复姓公孙,名阏,字子都。认识子都首先是因为其“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的头衔,《诗经》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用现在话来说是说子都是一个超级大帅哥,风靡着不少痴男怨女,类似于现而今人追星一族,以见一面自己钟爱的偶像为荣,场面何其动人!《孟子》里记载: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其姣者,无目者也。意思是说不知道子都是个大帅哥的人,就是有眼无珠,也就枉活一生了。我心里这是怎样一种评价,怎样一种美呀,反正已是超过了我想像,故事既然发生在一样一位美男身上,且关乎战争、关乎爱情、关乎生死,这戏要不要看,当然要看。

《公孙子都》这出剧

没了解过子都这段历史对我有个好处,我可以更单纯,更纯粹的看这也剧,不会抱有对子都的偏爱与,也不会对历史剧这样的定位有什么偏见,这也是惯用的听戏法,从零开始,然后又回归到零。

剧里的打戏不少,因为其间涉及两场不小的战事,这在领衔主演,现任浙昆团长,有“江南一条腿”美誉的林为林,自然不在话下,抛开这些为人赞不绝口的技,我想全剧更有韵味的是其间名自心理的鲜活展现,郑庄公爱才而只令其知其罪的心理暗示,颖姝一路蒙蔽在事实真相之外的美丽与可怜,子都一辈子负疚与后悔的痛苦内心,新婚之夜,借酒浇醉的子都梦里与考叔的对话,让全剧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灰飞的历史终将只是些人的故事,因为有了子都这个人,有了子都这些心绪,才上演出关乎子都的一切事。

显然,这已不是一出简单的历史剧与武剧,也不仅仅是一出百回曲折的心理剧,剧带着意志而来,改变了我许多爱与恨的旧观念,一切的爱恨情仇均将化伯惋惜,何以超越生死,就因为那一点点遗憾。

后子都之音

子都的人事美得这般惨烈,有如楚霸王失败的英雄形象,有如弘一法师临行前“悲欣交加”的遗怨,种种美丑、情仇最终融入跳下拜帅台后弥留的那一滴泪水中,而我亦不得不报以更痛快的泪花,是无奈,是无助,是无情,还是无法挽回……

一念之贞成人,一念之差作鬼,心中有否有鬼,鬼自随心而生”。期望在一个合适的时候听听舞台版《公孙子都》。

附1:中国戏曲学会奖
中国戏曲学会奖设立于1987年,平均每一年关颁发一个奖,到目前共对14部剧颁发此奖项,其中浙江共六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1、1987年,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
2、1993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西厢记》
3、2001年,江苏省京剧院,《骆驼祥子》
4、2001年,重庆川剧院,《金子》
5、2002年,上海昆剧团,《班昭》
6、2002年,浙江省温州永嘉昆曲传习所,《张协状元》
7、2004年,湖北省京剧院,《膏药章》
8、2005年,宁波市艺术剧院甬剧团,《典妻》
9、2006年,福州闽侯闽剧团,《红豆缘》
10、2007年,浙江婺剧团,《梦断婺江》
11、2007年,厦门歌仔戏剧团,《邵江海》
12、2007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版《梁祝》
13、2007年,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傅山进京》
14、2008年,浙江昆剧团,《公孙子都》

附2:“紫笛幽幽”(网名)2008/08/25从《公孙子都》看昆曲
转贴: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7-9-4/2316292.shtml

记不清是第几遍看这部昆曲(剧)了。
对这部戏,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
——我并不喜欢武戏,也不喜欢历史剧,更不喜欢为了某些参赛或评选之类而编演的戏。但是,对这几条,《公孙子都》都占全了。而且,我居然耐着性子一次次地看下来了。
或许,为的是昆曲那一种文化的传承,为的是一门即将堕落无迹的艺术的最后的呐喊。

昆曲这门艺术,很容易被人联想到的,是以前那些宫廷内苑或大户人家,隔着一汪清水池,望自家的小戏台子上,远远地听笙箫鼓笛,以及台上那低回婉转的低吟浅唱。那已经是一幕极好的景,因此,台上并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摆设和装扮。简单的桌椅,或许要用到的一张琴,一支箫,一卷书,一枝柳。然后,就是一两个主角,在那里来回地唱演。除了几出专门的武戏。——因此,昆曲也少有用到大量人物的折子,一般一折子就男女主角搞定,偶尔地添补些末介。

这门艺术,延续到现在,战战兢兢地走了六百多年,素被称为百戏之祖,然而,其间坎坷,谁人知晓?能被列作“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光荣,亦是悲哀。一门艺术若发扬得好,还需要这样用各种保护圈子给圈起来么?人们的担忧,因而有了这样的重重枷锁。昆曲,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雅,雅到俗人难赏,那些华丽却带些抑郁的唱腔表演,使它在士大夫中展尽风流,却在平民层内保饱受冷落。因而,它就这样一味地踏着羊肠小道,永远上不去阳关大道。

但是,谁敢改变它的这些特性呢?改变了,它就不是昆曲。

再看《公孙子都》,活脱脱的历史剧,舞美完全现代化,即运用了大量现代因素的灯光,道具等,它已非单纯的唱演艺术,而是现在戏曲无可奈何的一个路子:话剧式的戏曲。舞台上,场景恢弘,兵车,宫苑,高台,车辇,等等本来在表演中可以省略的事物,却实际地出现在了舞台上。观众容易接受了,然而,昆曲被改变了。

《公孙子都》这部剧,浙江昆剧团为了争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入选,而全心打造,剧情一改再改,先后改动12次,剧目名称也是从《暗箭记》到《公孙子都》再到《英雄罪》,而今又回归到《公孙子都》,包括编排,舞美,等任何在舞台上出现的因素,愈是想让公孙子都这个人物角色完善,越是画蛇添足。或许其他人的感觉会好些,而类似我这样坚持原汁原味的看客,却难以接受。

《公孙子都》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大概内容是公元前七百十二年,周室衰微,列国争霸,郑庄公假天子之命,以颖考叔为帅,子都为副帅,出兵讨伐许国。而子都因为嫉妒,欲抢头功,乘颖考叔破城摘旗上楼之际,发冷箭射死颖考叔,大胜回朝。而郑庄公为褒奖他,却将颖考叔之妹颖姝赐嫁子都。子都心内惶惶,一再推辞,祭足大夫明察秋毫,后探得真相,与庄公一道,暗地周旋,既爱惜英雄,又要让其知道有罪,于是,重重施压。子都新婚之后,对其倾国姿容满心欢喜,然而当颖姝要他答应报杀兄之仇时又满心忧虑。酒醉之后,梦考叔鬼魂取命,更是胆颤心惊,满心懊悔。而后,拜帅台上,伐许得胜归来的子都终于忍不住透露杀考叔之实,颖姝万念俱灰,跳拜帅台而亡,子都亦不听郑庄公劝阻,堕台而死。

可谓重重心事,善遏,良知,等等,彻底的一部心灵戏作,在柔情,宫廷,疆场内展开。那剧情,比如子都暗箭伤人的理由,先是考叔命子都殿后,自己争抢头功,得旗上城楼,才被子都射杀。而后来,却改成了旗帜本被子都所夺,却反被考叔一把抢过,还出言激怒,子都一怒射杀。

另一处大改动,新婚夜子都醉酒,见考叔鬼魂,先是声声愤怒的索命,而后来却改成了英雄之间的体恤,尤其将当初拜帅台夺印以及沙场争功,都成了考叔因为自家身份地位,而费尽心机想居功封侯后可以与子都名们贵胄的身份匹配,来成全暗恋子都的颖姝顺利嫁入公孙家族。而城墙之上,到处乱箭纷飞,考叔夺旗上城墙也成了不忍子都受伤害这样一细节。——这其间种种,在子都酒醉后睡梦中由考叔一一道来,子都更是满心愧疚。

这些情节的大变动,或许多了些人情味,然而,始终如一道加满调料的川菜,失去其本来滋味。再加那些现代化设备的映衬,更是琳琅满目。如果说以前的昆曲是玉,那么现在的昆曲则是琉璃。玉,温润雅致,有一种坚韧的傲骨再在内,而琉璃,同样是宝器,却是华丽在外,脆弱易碎的本质在内。若说以前的昆曲是空谷幽兰,那么,现在的昆曲是映月寒梅。本来都是雅物,但本质却有了些区别。幽兰在竹野清泉侧自然地生长,独自幽香,而梅花,却早移栽入院,盘螭虬曲,成全了病梅之美。

说这部戏的亮点,也并非没有。那些行云流水般的打斗战争场面,教人咋舌。连战争打斗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对于舞台演出来说,是相当高的境界。舞台打斗不比影视打斗,影视可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摆,一下未成,可以十遍八遍地摆下去。而舞台,出手就没有收回的余地。台下完全眼睛,灼灼目光盯着你,稍一疏忽,便是全场叹息。否则,为何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抬脚,踢腿,甩手,摆头,吹须,撂发,抚袖,每一次滚翻,抢背,抖翎,跳跃,器械格斗,兵戈来往,都是千万次训练的结果。舞台演出打斗都是穿靴上阵的,要把握身体的平衡,又要掌控兵械的挥洒,要把假得演得像真的,真的演得像假的,这中关系,就仿佛女子越剧的小生突然要演王老虎抢亲的周文宾,“他”本是女的,却演男的,又不得不以男儿之身,去演一个女的……也好比祝英台,女扮男装地与山伯同窗共读,老外们却一直要问那为何梁山伯也是女的一样的道理……这使人哭笑不得,却也使人从心底里去叹。

《公孙子都》里的所有武打动作以及那些小兵的战场连翻动作,设计的格局完全突破了以往舞台表演的直线型连翻。却穿插了许多加花动作,它有了组翻,互翻,越物跨翻,越人腾翻,等等,每一个翻腾动作都不是独立,都和其他人物结合起来,成了兵戈铁马的激烈战场形态,而这些高难度动作又连成一体,毫无纰漏,因此,直可用“行云流水”一词形容。虽然演员人手不够,借用了浙婺的一些“小兵”,但这台戏的魅力还是十分吸引人的。

对于戏曲中最重要的唱腔,林为林主演的公孙子都美则美矣,然而嗓音条件不好。也是身段出彩。程伟兵演的祭足大夫嗓音条件是浙江昆剧团算一等的,然而却怎么都像昆歌,少了点昆曲的味道。本来张志红演颖姝好好的,身段扮相嗓音都一流,结果,昆曲一时凋落,张志红嗓音条件也渐渐被“烟火”磨灭,徐延芬担纲主演后,却一直压不住台,嗓音一直未打开,直到最后跳台自尽,还有些奔放不自如。上海昆剧院请来的友情出演郑庄公的吴双么,的确是上海特色,嗓音洪亮,演出也精彩,然而,怎么看都是像话剧式的表演,就是有些“过”了。还是觉得先前的俞志青好。其余唱腔不多的,也不来一一尽诉。

《公孙子都》是无奈的,也是必然的。这世上,委曲求全的人或事,本已太多。

世人一味的知晓,昆曲之雅,在于那些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突破封建牢笼的演绎。而往往忽略了其“雅”的本质。我是素来认作昆曲之雅,在于其戏本词句的精妙,演员唱腔的控制,以及身段的把握,昆曲无论哪个组成部分都是点到为止的,但一切从容,所以才觉得精,觉得美。

自《十五贯》救活了昆曲以来,六大昆剧团拔地而起,当时号称八百壮士在从事着昆曲工作。而如今,一下凋零。传字辈老前辈们培养出张继青,汪世瑜等世字辈优秀演员之后,一直未有大突破。直到现在,很多人依旧缠绵在张继青那“神仙姐姐”的姿态上,杜丽娘依旧要看她演的老碟片。因而,浙江昆剧团也是极不容易的,一直在老戏本的道路上循规蹈矩地前进着,虽有《西园记》这样的专有好本子垫,但依旧在昆曲发扬上力不从心。因此,《公孙子都》的出现,也是力挽狂澜之举。就好比前岁,青春版《牡丹亭》的演绎,虽有骂声一片,但好歹,也算是将昆曲恶狠狠地推广了一把。及到后来的《1699•桃花扇》传承版,始终觉得昆曲悲矣,哀矣,看到稍出彩的段落,往往不是大声叫好,而是热泪盈眶。偶然一次打开久违的电视,居然恰好看到央视11套在放石小梅的新排的那版《桃花扇》,看到特写镜头上,年近六十的石小梅上了白粉的双手,握着血色桃花的扇子,依旧潇洒地唱演,那手背的根根明显的筋脉,不是苍老,不是丑陋,而是生动,是流畅……早忽略了剧情,刹那间,眼前一片朦胧。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石小梅的,昆曲女小生本就是个不叫好的角色,但是,容不得多虑,那时已将自己的所有神经绷住,而紧抓住台上每一个字句,每一个动作……

如今,浙江昆剧团联合其他昆剧团,在北京巡回演出又一个新版本的《牡丹亭》,可以称作是厅堂版,它恢复了600年来,昆曲那“家班”的演出模式,在古旧的皇家粮仓内,没有麦克风,没有扬声器,一切都是彻底的唱,奏,演。小小的规模,精致的演出。几个年轻辈演员还在那里努力着,前进着……想到了曾杰,这个年纪小小的小生演员,第一次见到他时,瘦削身材且看似时尚的他使我迷惑。——差不多年龄的他,为何会掉入昆曲的深渊,而无法拔身?等到自己也跌入昆曲这个深坑,才明白过来。是的,昆曲,就这样的把人牵绊了……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叹息着,道一声:昆曲,一路走好。或许,祭足大夫以及颖考叔对子都声声念叨的句话,也是对着昆曲说的吧。日后,小心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