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新亚洲建筑设计国际论坛

2009 International New Asia Architecture Design Forum
新亚洲建筑设计国际论坛

Time:18 April 2009,Am13:30-17:50
时间:2009年4月18日,下午13:30-17:50
Add: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China)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小剧院(中国杭州)

organizer:Abitare Asia
主办方:《ABITARE》(《艺术与设计•住》)
Sponsor:KunLun Properites
赞助商:昆仑置业

论坛特邀主持人:方振宁(Fang ZhenNing)

主讲嘉宾及演讲主题
1、王澍(Wan Sho):中国建筑师如何参与当代地标性建筑的设计
2、隈研吾(Kuma Kemgo):亚洲文化符号的运用与地域性建筑的融合
3、奥雷•舍人(Ole Scheeren):国际性建筑风格怎样影响亚洲建筑

活动对象:政府官员,房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 国内知名媒体

论坛支持媒体名录Media List
电视媒体:CCTV、STV、浙江卫视、第一财经、东方卫视
杂志媒体:ABITARE ASIA、DOMUS China、INTERIOR DESIGN、FRAME、ELLE DECO、CASA、DI、A+U、ID+C、CONTRACT、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导报、设计家、LP地标、青年视觉、TOM新视线、时尚家居、瑞丽家居
报纸:杭州新快报、杭州日报、青年报、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东方早报、周末画报、建筑时报、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时报、菁英画报、第一财金日报
网络媒体:YAHOO、SOHU、新浪网、搜房网、香巴拉家居网、ABBS、e-jjj

文化建筑:顶级建筑师的作为

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带着种种疑问,带着对建筑的认知,笔者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小剧场,那里进行着一场关于建筑、关于未来的高峰探讨,论坛由方振宁艺术家主持,王澍、隈研吾、奥雷舍人等一线建筑师主讲,数十家专业杂志报业等媒体参与。

插曲

高端、剧院、艺术、设计、创意、建筑等等一类激动人心的氛围营造,把论坛的诱惑力调到了顶点,入场稍显威严,场内稍显紧凑,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外行,参与这类论坛,更像是不懂足球的人看足球——更享受足球,感谢这为数不多的机会。

昆仑公馆——新亚洲庭院

07年年底,世贸的房交会上,笔者领了排队的号码牌,终于等到聆听昆仑公馆这一概念馆的时尚理念,钟情于中国园林与日式枯山水的我,为昆仑公馆融合两者气质的新亚洲庭院多了一份期待。

方振宁:主持人方氏幽默

第一次认识方老师,第一次看方老师主持,随性中带着幽默,沉稳中透着大度。方老师作为一名建筑艺术评论家的存在自有其敏锐和多视角的建筑艺术观,豁达、公正、开放的主持赢得现场的会心赞许。

王澍:取意山水画的中国建筑

一名优秀甚至卓越的建筑师,一定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作支撑,尤其是一名中国的建筑师,王澍老师正是吸取了中国最为传统,最为人文,最有力量的那一部分养料——中国山水画,从而把中国的建筑变得有了神韵,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便是一个名证,认为建筑的内观要甚于外观,一般人从外在看建筑作品的时候,其实作为建筑的最根本作用——居住而言,立足室内观室外,更能体现一名建筑师的用心,这其实又是典型的中国内省文化的体现。

中国的山水画和版画有一大特色,用平面表现立体多维的世界,且神采飞扬,这与建筑上的透视等正统理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中国是一个心国,就拿中医来论,实在是不需要理论便能治病救人,历数中国的优秀建筑作品,只有植根的本土文化才能愈久弥珍。

隈研吾:点滴自然皆成建筑

同样对本土文化弥足珍惜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与王澍老师观点不谋而合。隈研吾先生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建筑师,纵观隈研吾先生的作品,总能找到引起共鸣的东方(亚洲)气息,隈研吾先生是一位能让建筑透出哲学光芒的建筑师。

让建筑消失是建筑学里的悖论,但隈研吾先生乐此不疲,由此而引出一系列“负建筑”、“弱建筑”、“反物质”等独特建筑观。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反建筑,这确实是一个话题,但反映出来的建筑现状和建筑事实或许有些残酷。地标、世界第一高楼、CBD、钢筋水泥混凝土……当这些词汇逐渐沦为建筑的代名词的时候,我们确乎看到了消失了的建筑,当建筑回归到最初的本真——为人而筑,为人而居,建筑似乎又开始鲜活起来,隈研吾先生在用建筑诠释生命,演绎人生。

隈研吾先在建筑材料上的探索与努力令人景仰。一切源于土壤的天然材料都令隈研吾先生着迷,与其说隈研吾先生是一位建筑师,还不如说隈研吾先生是一位建筑建材探索的先锋者,领跑者。“和”纸、木材、竹子、玻璃、泥砖、薄古板等等建材都是隈研吾先生所热衷追求喜好的,隈研吾先生用竹子里头灌混凝土的作品令笔者惊喜,这不光是一种建筑艺术,更是一种矛盾的展示与把控,东方哲学里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思想深入到了隈研吾先生的骨髓。

奥雷•舍人:理性与感性的磨合

相对于东方的细腻,西方人更多了一些理性,从奥雷•舍人的主讲中能深刻地体会到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之处,西方更强调用统计、数据和逻辑来表现建筑。

对于奥雷•舍人的了解从众说纷芸的“大裤衩”(CCTV央视新大楼)开始,“大裤衩”在中国建筑向高空发展(摩天楼)进程中具有启示性的作用,中国开始快速接受时尚、大气、现代的建筑风格,但透析“大裤衩”的设计理念,又回归到了中国式的循环往复理论。

奥雷•舍人团队正逐步登陆中国,有意无意地挑动和刺激着中国建筑的神经,也引来无数关心建筑,关心空间的人们的目光与口水,东西方,感性与理性开始一定程度的碰撞,相信这样地氛围更利于设计灵感的激发与建筑理念的拓展。

而奥雷•舍人团队的认真与严谨则让我们看到了建筑人的另一面:建筑不是随随便便。

花絮

论坛主办方把场面弄得太有派,于是乎一小撮人觉得与会的权益甚至作为一个人的平等权受到侵犯,笔者也在一开始因迟到被拦在剧场外,并得不到主办方的任何积极合理回应,高端不是做成拒绝,尊重不是单向疏导,人性造就更加合理。

结论

期望艺术的熏陶与感受常在,希望杭州的精致与开放更迷人。

附1:方振宁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angzhenning/

附2:《ABITARE》(《艺术与设计•住》)杂志简介
http://abitare.it/

意大利RCS集团与中国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合作推出了《ABITARE》的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邮发代号:2-186)。意大利是国际公认的设计国度,真正来自意大利设计刊物讲中文,这在中国还是第一家。

ABITARE杂志,作为一本专业的建筑、设计、现代城市文化杂志,从1962年创刊已经经历了将近50个年头。2008年,DOMUS杂志前任主编、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STEFANO BOERI成为ABITARE杂志的新主编后,ABITARE杂志更是充满了自由的气氛:跨界的实验、和更多人对话、让小圈子变成大圈子,而且话题也更加广泛,从规划、建筑、城市文化到产业、大设计、消费,新的ABITARE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建筑杂志的内容格局与腔调,相信你们可以从ABITARE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上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变化。

ABITARE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的对象是决策者,就是那些可以创造并引领一种新消费趋势的人,他们在追求生活与事业的成功的同时,他们更希望与众不同. ABITARE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是第一本面对决策阶层战略设计话题的杂志,它用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分析城市,建筑,消费,城市文化等问题,这在传媒领域是绝无仅有的。

通常,拥有权力的人不愿意在工作中表露太多内心的东西,而ABITARE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恰恰主张在工作中尊重并张扬人性,反对迷信权威。比如在做ABITARE中文版《艺术与设计•住》第3期的时候,我们选择将CCTV设计师雷穆库哈斯在法国设计的一个别墅的女管家搬上了封面,我们让一个天天在作品里打扫卫生的人来评价特别是批评大师的作品,这种角度是前所未有的,杂志出来后,雷穆库哈斯本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