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我的非物质文化情结

我的非物质文化情结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动

佛山秋色活动正上演,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南风古灶又登台。因为离得近,顺道走动了一圈,有两个感受。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很边缘,很孤独,甚至有些很可怜。这是一个奇特的稀少存在,也许正因为其边缘化、小众化、非主流化才成就了其独特性与珍贵性,就好比文学或艺术,苦难是其最基本的养料,太平盛世反倒没有太像样的作品面世。此次展览共展出广东一百一十五个非物质遗产项目,我来不及细看,直觉上喜欢正字戏、白字戏、花朝戏、禾楼舞、陆丰皮影、高州木偶、揭阳英歌、佛山剪纸。

第二、交流会上都是一些令人景仰的优秀继承人,却来自一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交流会限于广东与东盟),如泰国、文莱、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菲律宾,这也再一次印证,经济与市场的发展,对传统的破坏性与毁灭性,正因为贫穷、封闭,才造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承人职业的出现。

关于非物质文化的理解,重点是文化,却活生生地被定义为非物质,情何发堪。经济大潮中生产出多少物质,而最终又残留了多少古迹与文化,非文化物质的极大丰富,若干年后是不是会反过来大张其鼓地演绎成非文化物质遗产,当然这样的物质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非物质文化领域主要定义为口头与动作相传,突出民间性、濒危性、传统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两年审批一次,规定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这会是大有可为的一项事业,什么时候可以为其贡献点啥做点啥,会是我一辈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