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论六常法在思维领域的运用

论六常法在思维领域的运用

对于酒店傻瓜式管理,曾经一度不以为然,譬如两年前在杭州听邵德春讲六常法的时候,觉得忒可笑,人人都会的事,何必七弄八弄,弄出个六常法,随时时间往前走,六常法也慢慢起了影响,究其原因:六常法是一个体系,具有自我更新与良性循环的优势,所以得以走到现在。

那么,何谓“六常法”呢?据邵德春解释叫: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常教育,其中前四常主要针对管理实践的做法与要求,后两常是针对管理制度的修复与创新。从字面,六常法并不难解释,把物品分类成有用与无用,常用与不常用,整理是指清理不用的,把要用的数量降到最低,并贴上标签,整理完后便是清洁,维护是对前三常的持续,规范教育从是理论高度评定和指导前四常。

简简单单十八个字,做起来却是曲曲折折,比如拿“常分类”来说,何谓有用,何无用,没标准在哪?没有很好的判断,分类这关肯定过不了。再拿“常维护”来说,没有几个人可以轻松做到持续与优化,常维护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提升,其终极是要做到不用分类的分类,不用整理的整理,不用清洁的清洁。

六常法在严于律己、反求诸己方面具有可鉴之处。在思维领域里,思维角度与思考方法是基本内容,六常法本就是一套相对可行的思考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六常法同时是一种开放的思考方法,不局限于一个点,一次使用,具有自我净化,系统循环的功能。

尝试着用六常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变六常为一种习惯,变六常为一种自觉,变六常为一种指导,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