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战地归来者说:利比亚有烧鸡吃

主题:《利比亚,青春之殇》 主讲:郭继江(《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记者、上海交通大学客座讲师) 主办:高明图书馆 时间:2011年12月3日,19:30-20:30 地点:高明图书馆一楼“高明讲坛”

战地归来者说:利比亚有烧鸡吃

“我不是高明人,但在高明居住了25年,在利比亚的那些日子,我心里最为想念的还是我的高明……”,很容易被不是高明人而如此热爱高明的主讲开头打动,因为我怀着同样的心境在高明生活了两年,差别在于我在高明的时间连郭继江在高明居住时间的尾数都不到。 2011年12月3日晚上7:30,高明图书馆新一期话题主讲嘉宾郭继江这样开篇,作为一名利比亚归来的战地记者,郭继江有着比普通记者更深更真的体验,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一位押上了自己生命的摄影记者对镜头所记录的画面会更加直逼生命/死亡,接近真相。 事实上,郭继江用几组独立视觉画面的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战争是怎么回事?利比亚战争又是怎么回事?生命是怎么回事?死亡又是怎么回事?一个试图用画面,并且只用画面来记录现场的智慧与信念,是值得歌颂的,正如足球就是只能用脚来踢,一位球员的脚法将他的球技暴露无遗,同样,郭继江用他的视觉画面将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悲美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正应了其“殇”的情结,据郭继江观察,反卡扎菲的组织由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利比亚中产阶段青年组成,他们以家人的战亡为傲,以开带弹孔的皮卡为荣,他们用激情与鲜血、甚至死亡推进着真正的流血性革命,事实上,郭继江带回来的这批第一手材料相当珍贵,也正应了他的主题“青春之殇”。 那么,对于图片的解读不可避免,对于战争的理解不可避免,现场,郭继江刻意地只希望观众从画面自己感受,自我解读,几乎苛刻到只用极少的语言文字对画面的背景与拍摄环境作一些很中性旁白,我个人感觉稍显不足,这点从现场听众迫切地想听听郭继江对于战争的一些主观上的认识,郭继江用不谈意识、只让镜头自己说话的理由作了直接的回绝,我一方面理解一名视觉摄影记者的执著,同时理解作为一名记者的客观性、真实性准则,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作为一个单个的个体,作为一名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不对“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没有观点,尽管只是简单的“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口号式语言,或者只是“战争是残酷的”之类大众化观点,“视觉中国”与“言论中国”难道真就水火不容么。 我在理解郭继江的所有个人努力与工作努力的同时,我更愿意理解“战争与和平”的话题下,单单的个体所执的言行,有国的存在,战争似乎无法避免,甚至只要有人的存在,战争就无法避免,联想到最近由于欧美经济的衰落,美国高调宣布并开展“重返亚洲”的战略与部署,在美国撑腰与主导下,中国正面临美、日、韩、印、泰、缅、越等形成的集体围攻,战争虽没有到一触即发的流血性战争,但经济性战争已经剑拔弩张,所有的革命也好、战争也好,其实最终都是为利益而争、而战,不要轻信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相信,战争不会有完结,尤其是牵引着美国发展的“战争经济”。 直面真正的战争与死亡,才是理性的个体应该深刻认识到的,也许现场一位大约5岁的小女孩关于“郭叔叔在国外(利比亚)有最喜爱吃的么”提问,可以给到我们一些答案与启发,理性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小女孩关于“吃”的问题,进一步解读,实际上也就是关于“生存”的问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物我同劣,郭继江的回答是“利比亚有烧鸡吃”,大家在一片若有所得中结束演讲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