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升级版自行车的喜乐与不足

与自行车的缘分至今不下二十年,没上学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杭州的5年,佛山的2年,男式、女式、山地车、折叠车、新车、二手车、奖励车(08年公司年会二等奖奖品),体验过好多花样,但最近这一次变换则不同,因为其动力系统的改变,让我对自行车的概念开启重新认识。 原来体验的自行车,叫单车,准载一个人的意思,并且动力系统为人力,因此又称呼为脚踏车,因此,我们现在统称的自行车,其实根本不是自行,自行车的概念是相对于步行而提出的,从自行车概念的提出,就能约略了解人类在追求更远、更快道路上的努力。而今汽车横行,但我依然对自行车感情深厚,佑于出行,我的自行车升级成了电动自行车,除了核心架构依然是自行车外,新装了动力电池系统,可以人力与电池动力两用,为城市内较远的出行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新购的这辆电动车是天津某小厂的产品,由于城市交通管理者的明文禁止,以及电池与整车技术的保障性不高,所以电动自动车的市场情况非常惨淡,在出行选择上,即使同样被明文禁止上路,并且安全性更差的摩托车似乎更受百姓青睐,因为其速度快,行程远,遗憾的是尾气对城市污染严重,同时,更快的速度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但这些弱点已无法阻止匆忙与迷惘的人们对摩托车的钟爱,人们似乎别无选择。 因为我的行程短,活动半径也不长,所以我选择了电动自行车(市场车流行的“助力车”实质还是汽油摩托车)作为我自行车情缘的进阶版,也因为采用电池动力,行驶过程中对公共环境的噪音与空气污染非常少,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我看重公益的虚荣。 最近一月,我都有花心思在新购置电动自行车的测试上,比如,另配西格玛(SIGMA509)里程表,测试最高时速与即时时速,比如,测试爬坡能力与相应耗损,比如测试载重,比如测试载重与电池的续航能力等等,现在最难测试的是电池的寿命。 现在,我可以分享一下这一月来的测试数据。从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行驶总里程747km,充电35次,最高时速达30km/h(高速档,低速档最高时速15km/h),平均时速在21-23km/h之间,单次满充续航能力在32km左右,爬坡及超重状态下,电池消耗是额定范围的2倍以上,电池采用三元复合锂离子材料,配有高低两档车速控制,电池电量显示表,电机锁,电机240W,锂电电池重2.7kg,36V,10ah。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电动自动车的市场推广还有很大空间,从目前的时速来看,还是比较合理(步行速度一般在5km/h左右,常规自行车在14km/h左右,山地车达30km/h,摩托车速度一般在60km/h左右,甚至更快),行驶在路面不至于像现有的摩托车一样可横冲直撞,像疯了的野狗,将电动自行车的车速限定在普通的山地车上下,基本符合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不至于太快带来安全隐患,也可以保证一定的生活效率。但其推广的瓶颈也很明显,其一,电池的寿命与续航能力大打折扣,如能在目前2kg左右电池重量的容积里能将电池续航延伸至80-100km,将会大受市场欢迎,另外,电池寿命从说明书中找不到答案,辗转从天津总厂及番禺广东总代理得知,我购置的这款电池可循环600次左右,意味着每天一充,使用寿命在2年左右,这样的电池寿命在折合成相应成本与售价时,发现其性价比还是不太高,惟一庆幸的是其环保意识优于用油车,安全性与事故率会少于摩托车,毕竟最大时速摆在那。再者,市场终端的推介方式完全错误,销售方的热情与动力并不高涨,目前技术层面的电动自动车受众面很窄,比如我这类体验式的消费者,再者城市短程上班一族,居家型的妈妈族、老年族,这个群体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尚需时日,另外这是一个“精打细算”的群体,价格因素会直接扼杀潜在消费者,尽管路面行驶的不多的锂电电动自行车(铅酸除外)总算吸引路人的目光,但对其推广还是只能抱以观望与技术期待。至于车架掉漆严重(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因不到一周便大面积掉漆,依厂方保修包换承诺,三天内重新领回一付车架)等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因素自然也为市场推广带来阻力。 想在效率与成本的平衡之间有更好的出行选择,似乎还有很多可行空间,能否尽早实现个人的优质环保出行呢,我们拭目以待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