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静静地

静静地

她静静地睡姿引起了俊极大的兴趣。

俊从没有这样宁静而满足的端详过一个女人的睡姿,他坐在一条小藤椅上,视线分秒不曾移开过她的身子,他怕眼前的美会像泡沫一样,瞬间消逝,所以他必须紧盯着这一切,把她看作自己生命的全部。

她左腿蜷缩了一下,他像受了感染,左腿也抽动了一下,很快这一切又恢复到初始的宁静,一会,她的嘴角翘了一下,他注意到了,心弦也跟着拉紧后又释然,她的辗转,她的举动牵引着他的所有心灵感觉。

时间停滞,空气凝固,他屏着呼吸把她的一切都溶入他的情感,他触动于她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缠绵在她的梦境里,他想告诉她,他的爱慕,他的艳羡,微动的嘴唇最终没有出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她身边,呵护着她的蒙蒙睡意,感觉着她的轻轻气息,在他眼里,她就是一种艺术,在最适当的距离里静静凝望这尊艺术雕像,是他无尚的享受。

静静地,她侧身过来,清清的脸庞在他面前展露无遗,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目睹她全部的婉容,他慑住了,极力想做点什么的他却被那一段最近的距离阻隔着,静静地欣赏已是他所能做的全部,他惊呆于如此安详的脸庞,如此闲适的睡姿。

她右手搭拉在脖子上,左手搁置在头发旁,胸部有节律的轻轻起伏,他折服于这样一种美的存在与永恒,欲抚弄她头发的手并没有行动,只是意念中把这一切完全得极其舒展,她的恬淡分明在告诉他,她也十二分满意。

她闭合的双眼在月芽型睫毛下透出端庄,满含惬意,好一似寻寻觅觅情,卿卿我我景。她那里意咍咍,软绵绵,娇恰恰,他这里韶光华,美寻遍,由他缱。

附:巴尔蒂斯介绍
法国画家巴尔蒂斯2001年2月18曰在他的隐居地—瑞士罗西尼尔的群山中,在他的大木屋里安详去世。还差10天,他就满93周岁。这位跨进21世纪的最高龄的画家,这位被毕加索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形象艺术派画家“的老人,在绘画界享有盛名,画作的售价是当今世界上最昂贵的,而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却不高。因为他这一辈子,始终拒绝别人谈论他的作品,更反对谈论他本人。然而,由于他杰出的艺术成就,他去世的消息仍然在巴黎引起深切的伤感、无穷的怀念。

巴尔蒂斯是波兰裔法国人,1908年2月29曰出生于巴黎。父亲是绘画史教授,母亲是画家。他自幼泡在画堆里,又有生性敏慧、学识渊博的双亲指点,走上绘画之路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顺理成章。巴尔蒂斯不是通过读美术学院,而是靠临摹名画走上创作道路的。年轻时,他在卢浮宫临摹乔托、安格尔、库尔贝、塞尚等大师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步入画坛,40年代崭露头角,50年代开始走红,到80年代才成为巨匠。他这一生,与光线和色彩做伴,精心作画。与多产的毕加索不同(他一生作画3000多幅),巴尔蒂斯一生作画仅350幅。他作画慢,有的作品要花费10年功夫才能完成。他对每一幅画的构图、色彩、线条都斟酌再三,酝酿许久,可以说,他的画作件件是精品。

30年代巴尔蒂斯步入画坛之时,正是抽象派绘画上升之时,而他坚守形象艺术画派阵地,恪守古典主义,画作如诗如梦。他说:”人人都在模仿毕加索,惟我不。”他擅长画人物,特别是妙龄女郎,躺在长沙发椅上呈慵懒状的、在闺房里照镜自娱的、骑在白马驹上的、熟睡的、出浴的……他笔下的纤纤少女,有着恒久不变的美。但也正因为他的少女多袒呈胴体,所以巴尔蒂斯的作品在三四十年代曾被批评为”色情画”。但是,他坚决拒绝关于”邪念”的批评,他说:”在我看来,这些少女是天使而不是魔鬼。”针对这类批评,他还说:”主宰我的作品是生命,那被唤醒的生命”,”我从来就是用孩童的眼光观察创作对象,我愿自己永远是个孩子”。艺术评论家克洛德·勒瓦在《巴尔蒂斯》一书中写道:”在巴尔蒂斯那个美丽、明亮的世界里,奔跑着轻盈的小神女,玫瑰色、金黄色的脆蛇蜴,农庄里的水妖精……”

战后,对巴尔蒂斯的这类批评平息。而那时,巴尔蒂斯的兴趣转到了风景画上。50年代,他居住在瑞士,观察并且画下了大山、险峰、绿树、山涧……法国绘画评论家依莎贝尔·莫诺-方丹这样评论巴尔蒂斯的风景画:”在巴尔蒂斯的风景画面前,你会平静下来,因为那是些融洽和谐的胜境,光线与色彩的华章。在西方风景画流于再现、迫于真实而走上毁灭或粗野之路的时代,巴尔蒂斯的这些风景作品,表现了独一无二的感情。”光线使他的意大利景致仿佛蒙着一层浸透万年光线的轻纱,使昂加迪山在精确的光线中露出雄姿。巴尔蒂斯的好友德兰是这样理解巴尔蒂斯的画的:”我们至今还在画画,是为了找回失去的秘密。

巴尔蒂斯在人物画和风景画两个领域的成就,使他成为大师级人物。1984年,他的《出浴》在索斯比拍卖行卖到了977.5万法郎,《群山》则卖到了1000万法郎。这价钱都是巴尔蒂斯成名后被炒高的,当初他卖出这些画时,价钱低得多。巴尔蒂斯得知售价后感叹道:”这价钱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他的第二个妻子节子说:”我认识巴尔蒂斯时,他手头连一幅自己的作品也没有,我只好设法购回一些。”

1961年,巴尔蒂斯曾应当时的文化部长马尔罗之邀出山,到意大利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原定任期7年,结果干了14年,因为他这个”文化大使”当得极其出色,在他的任期内,法兰西学院所在的梅迪契别墅冠盖云集,是意大利文化人的钟爱之地。

1975年离任后,巴尔蒂斯再次选择了瑞士,在那里购下一幢大木屋,作为终老之地。他远离尘嚣,静心作画。他坚辞”大师”的称号:”大师?那是对一个学派的领袖的称呼,我不是。”他避开媒体,竭力和外界保持距离,因此人们觉得他是一团迷雾,称他那张脸是”斯芬克斯”。这位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传统,恪守传统绘画价值的大师,现在终于放下了画笔,也许到这时,他才可以敞开心扉,公开对外界说出他的种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