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百年辛亥:革命、改革、改良、运动

百年辛亥:革命、改革、改良、运动

初高中历史课上听老师讲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让子弹飞一会儿》里听姜文讲辛亥不是个地方,是一种革命。今天正距辛亥革命武汉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打响第一枪)整整一百年,再看回这一百年,依然没有走出孙文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

事实上针对“革命”、“改良”、“改革”的中国命题依然没有找到答案,孙中山是典型的革命派,胡适之是典型的改良派,自毛泽东至邓小平,又走在革命至改革的交叉状态,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也基本奠定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基调和路线,并且从结果来看,革命失败了,改革成果丰硕,由此可见,革命并不一定是一种好手段,但改革也不完美,有着一定风险,比如医疗、教育、体制等改革的不成功,主要原因就是“革命性”不够,“改良性”居多,于是改革偏改良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不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谁会革自己的命,而又会对自己“良”的事务进行“革”呢。至于“运动”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已经很少提及,一提运动似乎就贴上了“反动”的牌子。

《经济观察报》社论带我们重温了“国家愿景”与“变革动力”,从辛亥革命时期 “民族、民权、民生” 的“天下为公”理想,到建国初期表述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国家希望,再到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承诺,指出中国的变革动力在于党内,在于用好“民赋之权”,实在为我们热爱的这个国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作为国家公民,我们参与到这段历史,也自然参与到中国的发展、变化、成长,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周有光先生说看历史,看趋势不能成100来年,得从1000年的长度来评判,作为晚辈,其实我们很愿意聆听百岁老人关于百岁事件的口述,辛亥对我们来说不算长久,但很遥远(因为不曾亲身体验与感受),但对周老来说,也就是一个人小时候的童年往事(尽管周老不搞历史研究,但这100年只是讲述自身的生活经历),这样的机会过于稀少,不可不关注。

辛亥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政治与政权事件,但涉及的领域其实深及各个领域。

附:关于百年辛亥革命的相关观点与启示:
1、革命不革命要从历史角度来看,它是进步还是退步,辛亥革命是真正的革命,了不起。(周有光)
2、改革也是革命。革命有流血的革命,也有不流血的革命。(周有光)

3、历史的大趋势不能从一百年来看,要从三千年来看。三千年的历史大趋势是:在经济上,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在文化上,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在政治上,从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周有光)

4、在政治上,民主是必由之路,但是中国搞民主是很难的,传统里没有民主思想,历史又长,包袱越大,改革越难,所以要有耐性。有人估计,中国快的话需要30年,慢的话需要150年。其实慢一点进步也是进步。总之,中国不可能不走上民主道路。(周有光)

5、清政府现代化制度的框架下封建专制的内核,即使不被推翻,也注定要失败。(邱震海)
6、警惕中国崛起期的膨胀与盲动。(邱震海)
7、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治启蒙,同时新时代的反思需要超越革命。(邱震海)

8、民主只能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母腹不能孕育出民主。(王树增)
9、无论如何,为了民主先行独裁,为了法治先行人治,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相当危险的【即使想扭转与改变,也已经极其困难,目前中国政治正处于这样的阶段与境遇。R加注】。(王树增)

10、共和制时机成熟之前,中国应以有限君主制作为过渡,这个过渡需要20年(一代人)。【辛亥革命100年后的今天似乎并没有走出这条宿命,依然相对民主,绝对君主。R加注】(【清】德龄公主)。

11、上层革命的可能性往往被忽视,但那是结果最好的革命。【让统治阶层革自己的命几乎是一种理想,还不到突破阶级与高度自律的时机。R加注】(丁力)

12、自上而下的革命(改革)需要一位强有力的、有长远眼光和博大胸怀的君主,并得到统治阶层的支持。(丁力)

13、《清帝逊位诏书》三道欢圣旨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以及其他《优待条件》)》共同构成中华民国共和政府的法理基础。(高全喜)

14、立宪派的改良性的保守主义革命对于辛亥革命派所代表的激进主义革命这折冲,维系了一个从传统帝制向现代共和的和平转型。(高全喜)

15、清室的保守改良主义变革(时机上稍晚)与清帝的自我和平逊位参与到革命建国和人民制宪的宪法主题之中,是一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高全喜)

16、现代革命的实质不在于要多么彻底,而在于是否付诸于宪法,宪法出场,革命退场,才是一个现代国家之构建的核心原则。(高全喜)

17、“革命之后”完成“革命之反革命”,即革命—立国—自由三部曲。革命本身不是自由,革命是一种动力和力量的源泉,具有摧毁的性质,而宪法则是革命之轭,是一种政治规范,用宪法之轭约束革命势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真正的宪法都是反革命的。(高全喜)

18、革命中产生的反革命这样一种保守力量,推动宪法出场,革命退场—革命最终要通过自我否定完成守护成果的一套制度建设。(高全喜)

19、构建于“民赋之权”理念之上的变革动力,不仅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也将成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强劲引擎。《经济观察报》社论

另附《清帝逊位诏书》三道圣谕:
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颁布天下。

第一道谕旨云: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下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第二道谕旨云: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复奏,民军所开优待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属周到。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
钦此。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条件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圆,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 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私权及公权,与国民同等。(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第三道谕旨云: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在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势必演至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惟取其轻者,正朝廷审时观变,痌瘝吾民之苦衷。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憍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祸。着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府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劝诫,毋旷职守,用副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
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