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在中国,感受卫浴

老实说,我并不认同卫浴有多重要,甚至不觉得建材行业有多重要,何况卫浴只是建材分支底下的装饰装修材料的一小部分。只是历经了一些事务,可以初浅地谈谈我的国内卫浴观,是对是错,有益无益,随他去吧。 中国瓷器史非常久远且闻名,“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本意就是瓷器,但是作为正经八百的现代卫浴史,也就是国外上百年卫浴品牌进入中国,直捣沿海一线城市,以及中国本土卫浴在二、三线城市的风生水起的这段历史,才20来个年头,宏观来看,在量上,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国内卫浴商标多如牛毛,在13亿人口基数的支撑下,中国又拿下了世界上最大卫浴销售国的名头;在质上,高端卫浴市场却被外资(国外)品牌(还不算上没有进入中国的世界顶级卫浴品牌)无情垄断。 先说最敏感的价格问题,抛开分销、物流等中间环节,卫浴产品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中属于暴利行业,出厂价与终端价之间养活了很多人,只是滋润的程度不同而已,市场上,同商标同品类产品,其实差异不大,但价位有明显倍差,我不知道这些价位是怎么被标立出来的,消费者却乐意被“折价”与“特价”诱惑,至于售后与增值看淡许多,这便是中国的市场与消费情况,这背后应该有深层次的国民心理,这里不细究了。 再说说品牌,依我看,国内(本土)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卫浴品牌,如果按照企业文化、运营管理、市场规模、品牌美誉、跨界影响等资产的综合考量,说你是品牌,不只是生产/代理能赚到钱就是品牌,也不只是媒介多少曝光率、信息多少到达率就是品牌,更不只是国外注个册,然后取个洋名就是品牌,品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规范与标准,品牌需要思考创立的初衷以及时间的积淀,“小心翼翼”“居安思危”是品牌成长的家常便饭,说不定哪一天,就得重头再来,甚至从此消亡,国内大小民族卫浴产品只在知名度上有些高下,所以不用得瑟,没有企业小到不能竞争,没有企业大到可以独占(像我这样迷信品牌的人似乎有崇洋嫌疑,事实上品牌本身是一个综合体、多面体,除了理性排名还有感官认知),中国卫浴产品的成长更多源自生产环节劳动阶层的勤劳与愚忠,剪刀差下的工人朋友们如果自信一点、勇敢一点,或许能成就几个像样的品牌。 从科技这个时髦词汇看卫浴我觉得怪怪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卫浴行业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属于传统行业,这里所说的科技含量包括产品研发、营销创新、技术革新、新材料使用等等,设计师挂着领衔的头衔,产品不见名正言顺的使用设计师名字命名,生产间的生产环境未必赏心悦目,没有几家卫浴企业敢面不改色说自己的排污真正达标,“智能”卫浴产品让消费者想用又不敢用,摆设多于实用。 一批知名度靠前的本土卫浴产品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为起步较早,从事行业10、20年,培养了一批产业链中明白产销的熟面孔,有一定的资源整合力,怎么样也能在这短短的行业进程中领先一程。未来如何,世事难料。不过,谁又会去计较呢,真把卫浴当事业呀?真想把第一代产品做成标本呀?真想做令人尊敬的企业人呀?真敢喊出做百年品牌呀?要说国民对民族卫浴企业还是挺支持的,OEM就算了,拿自己的牌子做做外贸,试试看,知名度瞬间为零不算,估计没几个国家会买帐,小国就算了。 泱泱中国,人口之众,未饱和的卫浴市场尽管折腾,池子里的鱼就在那,你也不用管鱼的大小,鱼网的大小,一网撒下去,捞上来就是鱼,大小多少全凭撒网人经验,当然不乏经验丰富而勤劳的捕鱼者,在保障了撒网的频次后,也能基本保证每次不会扑空,难能可贵的是优质捕鱼者,能读懂天气,驾驶专业捕鱼船有针对性的出海捕鱼,并且还能对小鱼网开一面。(“捕鱼说”)捕鱼原本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修行。 何去何从?曾经设想(准确说是幻想)卫浴领域“小宜家模式”:全产业链经营、先定价后设计、众包精细生产、原材料的环保、扁平化渠道、顾问式营销、自动化仓管、现代化物流、迷宫式展示、平板式包装、积木式组装、DIY体验、3D模拟演示……至少让专业的事回归到专业的人做,更多核心专利研发投入,鼓励第三方专业营销策划机构参与,电子商务领域走向深入,礼品定向定制等等,尽可能让信息简单透明,而不是掺和搅混,不玩“博奕论”,不“愚民”,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做实业。 谁更爱本职,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