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厕上的事

厕上的事

作者言:《厕上的事》无关炒作,平心而论,厕所事业与文明有关。顺便推荐一下“中国厕所网”(http://www.chinawc.cn/

想说厕所里的事,很久了,一股脑儿的从“厕所”这名儿说起吧。大和民族(其实我们不大喜欢的,但好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吸收)在厕所名儿问题上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之一,从“川屋”到“便所”,从“手洗”到“东司”、“西净”、“登司”、“雪隐”(用禅寺用语,按厕所所在东南西北方位定名),从“化妆室”(厕所的确有化妆的功用)到“卫生间”、“洗手间”、“WC”,粗俗的叫法还有“茅房”、“粪炕”,尽管名儿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没以前优雅,但不可抹灭,厕所名儿曾有过的辉煌。

“去厕所”古时则叫“更衣”、“如厕”、“出恭”,现在则叫“上厕所”、“上洗手间”,也可叫“方便”或直接细分为“小便”(哈哈,有点点恶,却是我大学时的小名,也不知道同学怎么想到和叫出来的)和“大便”,现在粗俗的叫法还有“尿尿”、“拉屎”。

努力整理出来的这些个名儿,就足以让我对世道有一番感慨,世界越来越文明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与此同时,人也变得越来越不文雅了,越来越不美好了(算我是悲观了吧)。

很多很多事情令我迷惑,为什么势不可挡地变得我们再不如从前了(经常告诫自己说再也回不去了,这也算是我多愁善感,常噙泪光的一个理由吧),苏大学士读书时喜欢“枕上、马上和厕上”,我觉得他挺会享受,我要补充的是枕上最美的是女人,马上最美的是弓箭,厕上最美的是香烟,月下最美的是读书。就说那厕上之事,大便通畅的快感,香烟袅绕的愉悦,足以让我们喜爱生活,喜爱这人间的欢乐——完全释放,绝对自由。

很不喜欢那叫“马桶”的玩意,宁可蹲着底下空空,不愿坐着密不透风,很怕去朋友家,碰到这事儿,真是想冲到马路边就地解决,那才叫痛快(在杭州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状况,当然喜欢这份自由,也应该批语杭州厕所的不够合理)。再说到收费的问题,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等事,还得绞费,中国实在太穷,得靠这些个小钱壮大国库,情况的改观让我们欣喜,从私厕到公厕,到收费厕所,再回归到厕所免费,再到公私不分(解释一下公私不分,西湖边的厕所是上星的,比如柳浪闻莺景区,就有若干个两星级的,还挂牌,碰到这样的,我就得用心去体验体验,再比如湖心亭就有一个三星级,因为没上过岛,也就没能很好的体验一把,也就留待以后吧,但终归是供不应求,急得紧的时候,真是难看煞人,经常行走在苏、白堤上,喜欢冲到楼外楼的厕所去洒脱一回,慢慢成了习惯了,到了楼外楼门口,便像是找到了感觉一样的自然、主动,这便是我实践中的公私不分),厕所,不仅关乎痛痒,更关乎一个国度的文明层次,关注厕所的国度极有可能是个文明的国度,这也就渐渐演变为一种厕所文化。

接下来说说厕所文化吧,先说硬件,合理的布局是关键,我个人比较喜欢家里的厕所,两块板,直达田野,四周通风,不用浪费香烟。当然,艺术化的厕所设计也很值得赞赏,2003年,意大利艺术家莫妮卡·邦维奇妮在伦敦泰特画廊前展示了她的作品——一个名为“不要浪费一秒钟”的玻璃公厕。这个公厕从外面无法看到内部,但从里面却可看到外面的一切,使用者可以在里面欣赏街景。像这样的都是很好玩的,印度这个古老民族,面对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用不上清洁的厕所,印度政府制订计划,要在2012年之前解决露天排便的问题,这里,我无妨给这个国家支一个返朴归真的招,让人民去吧,人民不怕裸露,也不怕笑话。

再说到软件,我觉得这便是厕所的精华了,厕所墙的涂鸦文化足以让我们乐到倒。比如到某地旅游,说不定还能在厕所看到“XX到此一游” 、“可惜便池太小,游得不够痛快”的涂鸦漫画,再比如那些漂亮的厕所标语,好好玩,随手粘贴一些如下:

同志们,冲啊!
勿嘲己短,勿炫人长!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请用点射!
令壶冲!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请高抬贵手!
靠近点,别以为你那玩意有多长!
贴近文明,靠近方便!

再细细思量东坡先生厕上读书的妙处,可能是因为厕所的清静吧,身心的放松状态实在是乐读书之人难以企求的呀,像苏大学士,如此多的社交,如此多的应酬,如此广的人缘,想求个清静,想有个读书的环境已非易事,而我先前理解的,则是只是厕上香烟了,我的错,我的错呀!

好了,这厕上一事呀,说得够多了,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我们还是可以回归到享受如厕这么一次简单而轻松体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