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无名年代,一个怎样的年代?

“无名年代”,一个怎样的年代?
原作者:章润娟

【若花生按】:有幸看到这样的文字和这样的图片,我不得不转载,一个年代的逝去也许悄无声息,一旦开始深入了解那个年代留下的话语,那些人、那些事,你想抹也再也抹不掉……

和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们不断接触的过程,以及分别拜望了70年代过来的人后,激动与震撼,常常让我彻夜难眠。我有着太多的体验和感受,一直都想提笔记下这些点滴往事,却总怕语言不足以描述种种震撼和感动。

2006年7月23日,当我一口气读完马可鲁的小说《无名年代》后,感动一直萦绕着我,反复思考着关于那个年代的种种。而这一年来,作为“无名画会回顾巡回展”策展人高名潞教授的全程协助者,与无名画会艺术家的共同工作中,我有着太多美好的记忆,无名艺术家色彩绚丽的作品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随着《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一书的出版、发行乃至脱销,无名画会即将巡回到上海,高名潞教授对无名画会的挖掘工作即将完美结束。和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们不断接触的过程,以及分别拜望了70年代过来的人后,激动与震撼,常常让我彻夜难眠。我有着太多的体验和感受,一直都想提笔记下这些点滴往事,却总怕语言不足以描述种种震撼和感动。

关于80年代的回忆和访谈已经发表和出版不少,如《80年代有多美》、《80年代访谈录》。但关于70年代关注的还不够,70年代是一个永远也不能绕过的重要转折期。70年代,对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而言很难想像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对走过70年代的人而言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年代。70年代是一个社会的动荡与巨变期, 70年代对四月影会、无名画会、星星画会以及北京的地下文学而言是一个发展壮大期。那些无名的作品,无名的精神给了我们太多触手可及的感动。

“何况年轻,简直天赐”,所有的成员当年都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们不仅绘画,还写小说,写诗。他们的多才多艺,他们对艺术的真诚投入,足以令当今一些媚俗与肤浅的艺术黯然失色。当他们为艺术而努力时,默默无名,也没想过名与利,所以“无名年代”不仅仅是“无可名状”的年代,也是中国艺术的“纯真年代”。

无名年代,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  西单民主墙、四月影会、无名画会、星星画会以及民刊《今天》、《沃土》、《探索》、《北京之春》共同组成了北京城70年代的一道壮丽景观。“何况年轻,简直天赐”,所有的成员当年都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们不仅绘画,还写小说,写诗。他们的多才多艺,他们对艺术的真诚投入,足以令当今一些媚俗与肤浅的艺术黯然失色。当他们为艺术而努力时,默默无名,也没想过名与利,所以“无名年代”不仅仅是“无可名状”的年代,也是中国艺术的“纯真年代”;它不仅关于无名画会,也是中国整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艺术运动的最佳概括。  无名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热情高涨的年代。群情奋起的“四五事件”, 人头攒动的西单民主墙,记录真实的四月影会,耳目一新的无名画展,挑战传统的星星美展,深入人心的各类民刊,如火如荼的民主运动……这一个个侧影共同组成了蔚为大观的无名年代。

我知道:无名年代,对他们每个人而言都不仅仅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往事,而是他们每个人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艺术、自然、社会、政治,无奈、传统、前卫、先锋……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人生。

当2006年7月24日第一次在赵文量、杨雨澍家,他们不辞辛苦、滔滔不绝地和我聊了10多个小时后;当2006年8月可鲁兄告诉我写作《无名年代》往事让他常常以泪洗面、夜不能寐时;当2006年9月,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当年的支持者,曾经的北京市美协书记处书记,84岁高龄的刘迅和我谈起70年代,谈起无名、星星依然神采飞扬时;当2007年4月2日薄云(李永存)激情昂扬地和我谈起昔日往事时;当2007年4月5日曲磊磊饱含深情地回忆70年代时;当2007年5月7日王克平惟妙惟肖地讲起70年代的种种故事时……我知道:无名年代,对他们每个人而言都不仅仅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往事,而是他们每个人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艺术、自然、社会、政治,无奈、传统、前卫、先锋……诸多因素汇合而成的人生。即使事过境迁,即使年过半百,都令他们今生今世永远魂绕梦牵。

可鲁兄的《无名年代》是以艺术家亲历者的身份用真实动人的的文笔记录的北京70年代到90年代艺术群体的发展与变迁,除了无名画会还多处谈到星星画会以及其它艺术群体、艺术家。从文革时期无名画会成员的艺术探索开始写,包括每位无名画会艺术家的艺术特色、艺术观及性格特征,以及他们曾经聚集的场所。然后是八十年代的抽象画实验,最后是90年代,横跨近三十年,这是对艺术之纯真年代的概括,也是迄今为止我看到过的最扣人心弦,最完整的关于北京70年代艺术创作状况的回忆文章。   可鲁兄是一位极富激情的艺术家,他笔下的荷花清澈无暇,北京城的风景安宁静谧,《民主墙》、《柳树》便是激情之作的集大成者。他用画笔描绘的无名画会成员更是饱含深情,如《赵文量作画》、《画莲》、《杨雨澍》、《韦海》、《王艾禾像》等。他写的《无名年代》,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看完《无名年代》不仅能够了解无名画会的前世今生,无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甚至每位艺术家的性格特征、音容笑貌都会暗熟于心。  所以,可鲁兄的《无名年代》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不仅仅是对一个画会的描述,也是一段段生命的总结。  无名年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年代?看完可鲁兄的《无名年代》,答案或许便会浮出水面。

同时,在此也纪念书中提到的史习习、冯国栋、朱海东、马萧萧四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