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生 | 一个/家人

文学与人生

主题:文学与人生
主讲:舒乙(老舍之子)
主办: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协办:浙江教育频道(www.eduzj.org)
时间:2008年5月23日19:00-21:20
地点:浙江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文学的力量
——《文学与人生》笔记

老实说,对老舍一点不熟,哪怕是红遍全球的《茶馆》,我也未能关注与了解,只是听说这出话剧在德国演出时曾谢幕37次,至于其小说作品《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也只停留在听说,对于这些公认的经典却在我的遗忘之中、视野之外。

我可能是走了一条偏僻的路,尽管独立,但也可能丧失很多风景,老舍(舒庆春),我欠你。

老实说,对于老舍之子舒乙,更是一次没听说过,今日听舒乙先生的课也是趁着“文学与人生”这一话题以及很久未接受图书馆灌输的条件反射的缘故。

刚开始,我不习惯于舒乙先生的演讲风格,偏正统,且声音很大,印象中的文学或有文学修养的作家应该是温和、是庸、慈善,但在图书馆三年的听课经历让我早已能接受各种各样的讲演风格,在不甚欢愉中收获那些有意无意的启迪与点化,后来,才知道因为我事先没做功课,既没打探舒乙其人,又未了解舒乙其文。就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先生传承着鲁迅、郭沫若、巴金之辈的文士精神,他心怀景仰,也心存悲愤,鲁迅的骨,巴金的真,老舍的才,曹禺的艺都化为力量赋予舒乙以底气,他至始至今透露着对五四运动文学意义(白话运动、国语运动)的歌颂,也表露出文革对文学打击的隐痛。舒乙渐入侍境的讲演贯穿着已逝现代大作家传承给他的精神,尤其是最后三十分钟自由问答更是突显其锐利与坚定,他活在这些大作家塑造的形象当中,他讴歌现代:坚守巴金讲真话的文士气质,坚守老舍“文学作品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的文学观点,认定文学的特质是艺术性第一,其次才是思想性,坚守文学不同政治和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他的身份以及对文学的执著使他从为现代文学很好的发言人,而我也从中了解到文学作品背后这些大作家的人生态度,带着这种基调再去看现代文学作品,应该可以让我更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作品本身,我会选读一些类似作品填补我的空缺与遗憾,尤其在现代文学以及文学相对没落的今天。

附录:
1、文学从未如此与人生相近。
2、文学的三个来源:古典文学、西洋文学和民间文学
3、文学艺术的两个轮子:情感、美,再加上想像力。
4、苏联人的文学修养造就了俄罗斯的伟大。
5、大漠孤烟直
6、二人一食西